成都
| 网站首页 |
电话:028-86643862
工作成果

面向全球科技人才 成都出台新政 支持三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0| 浏览:8378次

  城市竞争力,离不开创新;城市创造力,离不开人才。

  面向全国全球高校、科研院所,优先支持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首次提出对青年创客创新创业进行资助。

  让高校院所科技人才瞄准地方产业发展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抓住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机遇,让企业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校院企地协同创新,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日前,成都市科学技术局修订出台《成都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瞄准不同科技人才群体,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人才资助管理办法。

  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青年创新创业者和企业科技人才组成了科技人才的主体部分,激发他们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与活力,是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之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此次修订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将分别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创客创新创业联合培养重点产业领域博(硕)士给予经费补助,以进一步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支持范围广,面向全国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开展创新创业;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先支持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的科技项目,更有利于校企协同创新;明确提出对青年创客创新创业进行资助,激发青年创客创造积极性。这也是成都市首次出台针对大赛获奖“创客”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成为继深圳、广州之后,国内提出青年“创客”资助政策的“第三城”。

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最高一次性给予20万元经费资助

  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供给源头。成都科教资源在全国排名前列,每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奖项位列副省级城市前列。为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16年起,成都在全国率先开展触及所有权改革的科技成果制度创新,连续推出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鼓励高校院所和科研人员可约定按不低于3:7的比例共享知识产权,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改革激发制度创新的源头活水,2016年以来,仅通过市科技局就有超过450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在蓉创新创业,有力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为进一步激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在蓉落地转化科技成果,此次修订出台的《管理办法》针对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特点,分为创业类创新服务两种资助。

  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资助

  是指国内高校院所在编全职科技人员,以及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全职科技人员在蓉创领办科技型企业;

  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服务资助

  是指国内高校院所在编全职科技人员带技术服务我市科技型企业。

  其中,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资助采取后补助方式,择优给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业项目一次性20万元经费资助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服务资助采取后补助方式,择优给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创新服务项目一次性10万元经费资助

首次支持获奖青年创客办企业最高20万元资助

  青年是推动创新创业的生力军。目前,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常态化组织开展,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平台和舞台。

  本次修订出台的《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对青年创客创新创业进行资助,这也是成都市首次出台针对“创客”的政策支持,成都成为继深圳、广州之后,提出青年“创客”资助政策的“第三城”,将吸引拥有新知识、新技术的青年人才汇聚在蓉、创新创业,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提高成都“创新”“创造”的显示度。

  此外,更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办法》明确对于青年“创客”资助方式为后补助,且无需专家评审,符合政策规定条件审核通过即可享受,降低了政策“门槛”,提高了政策落地效率,对于吸引和培育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青年人才,优化完善科技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优秀创新项目在蓉落地转化,对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具有意义。

  《管理办法》提出——

  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创客,采用后补助方式一次性给予荣获国家部委一等奖(金奖)的项目20万元经费资助,荣获国家部委二、三等奖(银奖、铜奖)和省、市大赛一等奖的项目15万元经费资助,荣获省、市大赛二、三等奖的项目10万元经费资助。

重点产业领域博(硕)士给予规定学制学费50%的经费资助

  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企业同时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更是科技成果转化承载的基本单元。企业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创造的基础和关键。加大企业科技研发人才的培育,有助于提升和完善成都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成都始终重视产业领域高端人才培育,自2010年实施联合培养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在职博(硕)士研究生政策实施以来,成都市共资助企业科技人才469人(次),有力支撑了企业科技人才学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

  据悉,今年我国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扩招研究生18.9万,为鼓励科技人才抢抓机遇,报考“定向”培养研究生,此次修订出台的《管理办法》提出,对联合培养重点产业领域博(硕)士给予资助,即对符合条件的我市科技型企业在职科技人员将采用后补助方式,给予规定学制学费50%的经费资助,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成都科技人才支撑。

科研人员“点赞”更有利于校院企地协同创新

  “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大,范围很广,省内外的科研人员都可获得资助。”四川大学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四川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颜锦江表示,从支持对象来说,对科研人员没有学历、职称等限制,能极大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此外,《管理办法》提出优先支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科技项目,可以提升科研人员对职务科技成果确权分割的积极性,既可以推动科研人员走进企业,也可以吸引企业的技术人员走进高校。

  “《管理办法》提出,对联合培养重点产业领域博(硕)士给予资助,通过培养瞄准企业具体技术应用需求的人才,可以让人才直接在企业里面发挥效益。”颜锦江说,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机制来建立企业和高校科研专家之间的联络,强化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成都“校企双进”、协同创新的举措。

他介绍,落实省市政策,近三年,四川大学科技园内多位老师的科技成果通过作价入股的方式进行转化,成立了12家公司,成果作价已超过4.8亿元,带动了社会投资超过7.5亿元。

图据:四川大学

  “新政策出台能够进一步服务高校科研团队创新创业,更有利于校企一体化,让高校的科研人员更精准的对接企业需求,攻克技术壁垒,同时有利于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来提升科研能力。”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廖婉表示,将配合新政,鼓励学校教师申请成都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项目;将积极支持园区内的青年创客申请成都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孵化有潜力的企业;将联合医药企业培养川药产业链的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努力擦亮川药的金字招牌,协同推进中医药大健康发展。

  如何申报?

  “有别于传统的项目评审,深化放管服改革,此次修订出台的《管理办法》提出直接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人才,减少评审程序,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市科技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

具体如何申报?《管理办法》指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将每年结合成都市相关产业重点支持方向,编制项目申报指南,对外发布申报通知。

  在项目申报时,申报单位(人)可根据当年度《申报指南》,登录“成都市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系统注册,填写、提交相关材料进行申报;申报根据受理、专家评审(审核)、审议、公示等工作环节的相关情况,确定立项。

申报对象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具体有哪些要求呢?请前往成都科技网“政策法规”一栏,查看《成都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助管理办法》吧!